一杯白酒,五种文化!泱泱华夏酒文化,你了解多少?
白酒,是粮食之精华,也是天地自然之结晶,一杯白酒,藏着中国人对自然万物的理解。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酿酒历史,白酒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的智慧也融入中华文明的骨子里,一杯白酒,藏着多少中国人的豪气与风骨。酒是大自然的馈赠,作为一个饮酒之人,喝酒不能只品它的味道,还得懂得其背后的文化。千年酒文化,悠悠众生情。一、丰富厚重的艺术文化数千年来,诗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和酒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翻开我国文学史,有关酒的记载比比皆是。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些才华横溢的文人,还赋予了酒很多雅称,如“金浆”、“琬液”、“琼苏”、“欢伯”等。与酒有关的历史典故也相当丰富,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杨贵妃醉酒”等。无论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雅士、市井布衣皆爱酒。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中,我们处处能感受到酒的魅力。二、历史悠久的种植文化中国有句古话:“国家大本,食足为先”。粮食是国之根本,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让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而粮是酒之肉,粮食的质量直接影响白酒的口感和风味。白酒界素有“好酒都是粮酿造”的说法,从一粒高粱到一滴美酒的漫漫征程,需要经过多少岁月!它们伴随着这块土地从蛮荒到文明,用一生成全一个美酒的世界。早在1741年,《贵州通志》中就有记载:“按黔省所产之酒,以仁怀茅台村之高粱最佳”,说明茅台镇在此之前就盛产高粱酒。《仁怀县志》亦记载:“清道光二十年,仁怀种植高粱8000余亩,至民国时期种植10100亩,解放初期为31000亩,逐年增长。至2022年,仁怀市计划种植有机高粱达30万亩,预计产量达7.5万吨。”时至今日,中国的山川河流依然用它的“血液”孕育滋润着高粱和其他谷物,用一方美酒回馈一方人民,让一方土地闻名于世。三、不可复制的地域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美酒”,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赋予每个地域酿制出不同美酒的属性,诞生出各种香型的白酒,好比山西清香酒,陕西凤香酒,四川浓香酒,贵州酱香酒,同样的酿造工艺和酿造原料,换一个地方产出来的白酒风味大相径庭。就像有句话说的:“离开茅台镇就酿制不出好酱酒! ”茅台镇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孕育出茅台,钓鱼台,东方国宾等深受酒友欢迎的白酒品牌,冬暖、夏热、少雨,少风的特殊小气候十分利于微生物的栖息,它们不断繁衍生殖,将此地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酒窖。就算你用同样的原料,同样的配方,也无法复制茅台镇独有的微生物环境。可见,地域对于白酒酿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独特复杂的酿造文化酿造,作为一种古老的工艺,有着脉络清晰的自成体系,一杯好白酒,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支脉,其酿造工艺延续了几千年,以酱酒为例,遵循时令而酿,“端午制曲,重阳下沙”,遵循古法而酿,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尽千帆终实现从一颗粮到一滴琼浆玉液的升华。东方国宾深耕酱酒领域多年,每一瓶酱酒都严格恪守“12987”工艺酿造,依自然而生,师古法而酿,顺自然而成。五、奥妙无穷的储存文化俗话说,“酒是陈的香”,这种属性在酱酒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般而言,刚酿制出来的新酒比较刺激,风味不协调,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储存来改善酒的风味,让酱酒的口感更加柔和丰满。然而,酱酒的储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储存不当,反而会影响酒质和口感,各大酱酒企业也有自己独特的贮藏方式。比如东方国宾采用陶坛珍藏酱酒,陶坛的透气性好,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陈化,减少酒的辛辣感,让酒的香气更加协调丰满。一杯白酒,蕴含五种文化,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此渊源的历史文化,真的值得我们细品。让我们小酌一杯东方国宾酱酒,感受白酒之魅力,领略华夏文化之美。
2022-09-13查看详情 >>东方国宾:白露浅酿酒一盏,待月举杯共愉欢
草木裹珠凉,原是白露霜。“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时至金秋白露,粮食瓜果蕴藏了大半年的丰盈香气,在秋日白露的洗涤下结成了最香甜的果实,只待人们收获。《本草纲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人们认为,白露时节的露水是最好的天水,所以他们常常在采谷子的同时,收集花草树木上的甘露,将这得天地精华的二物带回家,并顺势而为酿成美酒。于是,白露与酒的结合就成了这个时节最特别的一个习俗。田间处处秋,白露家家酒白露酒也称“秋露白”,相传,这种酒始于先秦,唐宋时期更是风靡民间,甚至还传入了日本。当时,苏浙一带的民间百姓常常在白露这一天的清晨去收集露水,然后配上糯米、高粱等谷物一起酿制美酒。相比于雨水和雪水,这种晶莹剔透的露水最是甘甜,用之酿酒则芳香醇厚,余味盈齿。在湖南郴州一带,每逢白露这天,家家户户的百姓都将藏于地窖中的白露酒拿出来,等着和亲朋好友们一饮为快。他们还将白露酒称作“土酒”,而这些酒当中的精品则为“程酒”,因酿酒之水取自程江而得名。关于程酒的记载,最早见于北魏时期的《水经注》,书中说,程酒古为贡酒,常被进贡给皇亲国戚,盛名久远。白露酿酒汤,秋社祭禹王禹王便是传说中治水的大禹,每年的正与初八、清明节、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江苏太湖地区的百姓都会举办祭禹王的大型活动。其中,清明和白露这两个日子的秋社活动规模最大,历时七天。不同于清明祭祀的庄严,白露祭祀更加注重“欢庆”“丰收”之意,为纪念禹王而举办的香会热闹非常,人满为患。香会期间,人们会在太湖边搭建临时的酒棚,并且将美酒、秋季收获的粮食和鱼类献给禹王,以求太湖风平浪静,来年获得好的收成。白露渐微凉,饮酒好过秋白露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天气逐渐转凉,尤其是清晨和傍晚,气温下降得非常快。秋寒易侵身,可适量饮些白酒,调养生息。另外,受秋燥的影响,秋季容易感物伤怀,思绪万千,此时饮用白酒可舒缓身心,消除疲劳。在秋高气爽之时,悠然自得地品味杯中的美酒,欣赏秋日诗情画意之景,也实为一大幸事。白露凝珠月色柔,愿君有酒祝长秋。白露一过便是中秋,晨收秋露,夜赏明月,一杯东方国宾美酒相伴,品浓浓秋意,赏盈盈月圆。
2022-09-07查看详情 >>东方国宾酒业:古人也会酒驾?关于历史上名人酒驾的趣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酒驾已成为广受大众关注的一个交通违法术语,相关部门会根据酒驾程度给予相对应的惩罚。但是在我国古代,其实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禁止“酒驾”,加上古人很多嗜酒如命,所以历史上随处可见酒驾的身影,从天子到臣民,从大丈夫到大家闺秀,从本国人到外邦人......今天就来看看古代名人有哪些醉驾事件~01|中国史上唯一死于酒驾的帝王秃发乌孤,十六国时期南凉政权的建立者。秃发乌孤自幼雄才大略,一路带领鲜卑部落强盛发展,于公元397年建立南凉政权,意欲一举取代后凉。然而,就在南凉迎来高光时刻之际,秃发乌孤却因酒后骑马,从马背坠落,致使“胁”部遭遇重创,于当日不治而亡(死于公元399元,仅是当了短短的3年帝王)。一代帝王只能带着极大的遗憾闭上了眼睛,实在呜呼哀哉!果然,不管你是天纵骄子,还是凡夫俗子,酒后莫逞能,莫发飙。02|被杜甫顶上热搜的贺知章唐玄宗天宝五年,长安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酒驾事故,肇事者是大诗人官员,饮中八仙之一的贺知章。有一次贺知章喝醉酒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就像坐在船上一样。一不小心,醉眼昏花地栽倒了在一口井里。万幸的是井水很浅,贺知章还直接在井底睡着了。杜甫当时恰好在长安,听说贺知章栽跟头了,就将贺知章这件趣记载于《饮中八仙歌》的“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03|酒圈大V的醉驾打开方式竹林七贤个个都是喝酒大咖,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等七人他们经常相约于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七十八》中就有记载到刘伶的酒驾行为:“刘伶嗜酒,常盛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引得当时的士大夫皆以为贤,争慕效之,谓之放达。不过司马光认为一天到晚醉酒,无所事事,且在学术上也乏善可陈的刘伶称不上贤者,虽然我们能够理解刘伶的文学创作受到当时很深的历史背景限制,但对于喝酒,还是建议小饮怡情,大饮伤身。04|婉约派才女的唯美酒驾说起李清照,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是婉约派才女。其实除此外,李清照还是个日常酒驾的酒鬼。遍观李清照的词章,几乎有近一半都是喝醉之下写就的,最著名的是这一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不就是酒后驾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吗!05|劝谏酒驾而又死于酒驾的最强大臣高丽末年,朝鲜王朝有个开国功臣洪永通就酒后驾马,为此赔了性命。当时朝鲜王朝正经历朝代更替,政治和社会都非常混乱。洪永通作为朝鲜贵族,在高丽末朝鲜初的政治旋涡中,不仅能保住富贵,还能在新的王朝中让官职晋升成为南阳伯,相当于开国功臣,可以说开挂人生自此开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李成桂(当时的朝鲜王)生日当天,洪永通进宫祝寿,喝嗨后骑马回家,不幸坠马,卒。讽刺的是,洪永通在高丽时期,因当时的禑王也爱醉酒驾马,洪永通还多次劝谏禑王不要醉酒驾马。谁也没想到洪永通的人生最后却结束于酒后驾马,曾经的酒驾谏言竟应验到自己身上。看完这些古人的酒驾事件,老司机们请彻底摒弃酒驾这种传统陋习!对于酒驾,不要存在侥幸心理。特别是现在新时代,如果你酒驾,等待着你的轻则是牢饭,重则是先一步去西方极乐世界。酒局可以有,酒驾不可为!酒局想要不喝醉,除了少喝之外,还需要喝好酒。东方国宾精品陈酿是严格按照“12987”工艺进行酿造,并且还坚持窖藏5年才灌装出厂的大曲坤沙酱香酒,酒体丰满醇厚,酱香突出,陈香明显,幽雅馥香,回味甘甜,空杯留香,好喝不上头,是酒局聚会,或商务宴请必备的优质好酱酒。
2022-09-05查看详情 >>东方国宾酒业 | 酒的前世今生,猜猜白酒还有几兄弟?
我国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名人与酒的故事。由于现在最流行的是白酒,或许会给人有这样的错觉:从古至今,白酒都是我国最尊贵,最主流的酒。其实在古代,白酒不是皇权贵族喝的主流酒,高粱酿制的高度白酒(即烧酒)是从元代开始,盛行于清中叶时期,清中叶之前烧酒都是仅限于北方小部分人群饮用。No.1果酒:传说最早的酒根据史料记载,“猿猴酿酒”是我国最早的酿酒传说,当时的酒是含有糖分的野果在成熟腐烂后,并通过附在果皮上的酵母菌,自然发酵成含有酒精的液体,即果酒。依据2021年陕西考古研究院的研究刊文,证实了在山西周代北白鹅墓地出土的液体为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代果酒遗存,至今已有2700年,酒液不仅清澈见底,闻起来还有一股青草香。果酒之兴盛,始于汉唐。汉高祖五年,在饶安建千童县,东方朔以红枣配合香草再度精酿果酒,其味香甜,饮之满屋喷香,其香气经旬不歇在当时广为流传,使饶安的酿酒业迅速发展起来,在京剧《捉放曹》中就有“饶安沽酒走一遭”的唱段。随着唐朝的繁华提升了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果酒的发展更是以飞跃的速度一路向前,各种果酒(青梅,桑葚,葡萄等果酒)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传说杨贵妃钟情石榴酒,唐玄宗责成专人为其酿造石榴美酒。唐代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有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也象征了唐代饮用果酒非常盛行。No.2黄酒:达官贵人的口粮酒论及黄酒起源,无论是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还是起源于大汶口时期,还是起源于龙山文化时期,都是至少距今4000年-6000年的大久远时期,黄酒的年纪绝对算得上是我国酒类饮料的老大哥。黄酒深深地融入到我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创作中。如李咸的“一尊绿酒绿如染”(《短歌行》),李白的“千杯绿酒何辞醉”(《赠段七娘》)中均有看到黄酒的身影。“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连白居易在大雪天邀约刘十九过来相聚喝酒,喝的也是黄酒。明清小说中的主角大咖也纷纷为黄酒带货,特别是《红楼梦》中大幅度讲到皇权贵族与黄酒之间的各种酒酒痴缠,因为有酒,所以就有了故事。武侠小说里面的花雕、女儿红、状元红,其实说的都是黄酒。No.3醴:中国古代的啤酒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是没有啤酒的,但是据我国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到醪醴,《周礼·天官·酒正》中也有“醴齐”。醴是一种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酒类饮料,也就是中国古代版啤酒。一开始,醴是用谷芽进行发酵酿造,随着酿造技术的升级,人们用“糵”为原料取代“麦芽”酿酒,“糵”正是大麦曲,醴口感逐步偏向于甜酒。在西汉后期,醴因为度数太低,不被人们所接受,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天工开物》里曾言“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所以就导致了人们误以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No.4药酒:神秘的东方力量酒为“百药之长”,酒以治疾。根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在殷商时期就有酿制药酒——鬯酒;另外从我国医学典籍《五十二病方》、《养生方》、《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都有记载着许多可内服,外服的药酒酿造配方。药酒的酿造也随着我国古代中医技术的推广进行升级,药酒所用的浸泡原料也随着药方呈现出各式各样,夸张点说就是万物皆可泡酒,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无论来自哪里,最终都殊途同归地进入酒坛子里。药酒虽能强身健体,增强体魄;如果要酿造药酒,需谨慎确认药方。在中华民族悠悠五千载文明历史发展中,不管是果酒,黄酒,啤酒,药酒,还是白酒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都饱含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中国人对于酒的钟情,绝非只把它当做一种饮料,而是带着无数情感。东方国宾酒业酿造大曲坤沙酱香酒时,坚持使用的“12987”工艺便是已经传承了千年的智慧结晶。今天我们依然沿用古时的酿造技艺,是我们对传统,对先祖的致敬和缅怀,酿造技艺代代相承,酿酒之魂延绵不断,东方国宾酒业将以匠心品质谱写“中国名酒,东方国宾”的荣耀篇章,续写酱香美酒时代传奇。
2022-08-31查看详情 >>东方国宾:喝酱酒为什么要“小杯慢饮”?专家:杯小学问大!
饮酒之道大有乾坤,光是酒杯就能列出许多门道。葡萄美酒夜光杯,玉露白酒琉璃杯,状元红配古瓷杯,梨花酒用翡翠杯……好酒配好杯,好马配好鞍,酒与杯的搭配可是一门学问,图的不只是兴致和风雅,当中大有玄机。以酱酒为例,为什么喝酱酒都讲究“小杯慢饮”呢?1、便于品鉴酱酒有“四韵”,即:色、香、味、格,品鉴白酒就是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体其格的过程,而玻璃小杯为品鉴白酒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观其色:透明无色的酒杯能直观地展现酒体的色泽,观色时,将酒杯举至与眉同高,可以通过观察酒体的颜色、挂杯情况和沉淀物来判断酒质。酱酒的酒液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而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酱酒酒体会略显微黄,时间越久,颜色越深。轻晃酒杯时,酒液挂杯浓稠,挂杯越好,酒痕流动的速度越慢,说明酒质越醇厚。闻其香:小杯能聚拢酒的香气,便于闻香。品质好的酱酒,香味层次都比较丰富。将酒杯置于鼻下,头略低,杯与鼻保持1—3cm距离,轻轻对酒吸气,保持气息平稳,能逐渐嗅到酱酒散发出的香气。闻香时还可轻晃酒杯使香气溢出,以增强嗅感。品其味:酱酒的口感丰富,浓厚、醇香、回甘、绵甜、微苦、甘醇……层次明显,小杯饮用就是为了更好地品味这些复杂嬗变的味道。品味酱酒时,从杯中轻轻啜一小口,让它停留在舌尖几秒,接着将舌尖抵于上颚,再用舌鼓动口中酒液,让酒香在口腔内蔓延,然后再饮下。酒入喉之后,酒香会在口腔内散开,呈现出丰富的复合香。体其格:酱酒的“格”综合了酱酒之色、香、味多种感官,表现的是酱酒的整体风格。优质酱酒富含近1000种香味物质,小杯品尝能更好地体会酱酒的层次。如果用大杯喝,则感受不到细微的风味变化。2、体现“饮酒温克”的文化内涵中国是礼仪之邦,而酒又是百礼之首,蕴含了内敛、温文尔雅的内涵。《小雅·小宛》中说,“人之齐圣,饮酒温克”,意为饮酒要蕴藉自持,温和恭敬,体现君子气质。《小雅·宾之初筵》》中则说“三爵不识,矧敢多又”,即强调饮酒不可超过“三爵”。所以,古代社会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小杯浅酌,多有雅趣。3、防止饮酒过量,健康饮酒在古代,酿酒技术还未成熟,那时的酒多为发酵酒,度数也就在10度左右,所以即使大碗喝酒也不容易醉。而大曲酱酒的度数普遍偏高,一般都是53°,小杯饮用能很好地控制饮酒的节奏,掌握好喝酒的量。无论是自饮还是与友同饮,在小口喝酒的间隙还能品尝一下酒菜,让酒精能慢慢在体内代谢,不容易给肝脏造成伤害。4、浅斟慢酌,避免浪费酱酒的酿造工艺十分复杂,东方国宾酱酒甄选优质高粱,遵循古法进行酿造,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历经1年精酿和5年窖藏才得一杯醇正酱香,因此每一滴酒都弥足珍贵,浅斟慢酌方能充分体会这美酒之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品味美酒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调动饮者的感官,激起愉悦的心境,触发酒与情的交融。美酒是生活的调味剂,于繁忙的日常中抽出一点时间,倒上一杯好酒,细斟慢酌,品酱酒之味,悟生活之韵。
2022-08-30查看详情 >>